生长出蜜雪冰城/泡泡玛特/胖东来的河南,为何是白酒市场风向标?

2025-07-05 行业资讯 万阅读 投稿:本站作者

生长出蜜雪冰城/泡泡玛特/胖东来的河南,为何是白酒市场风向标?

去年开始,原本的“土味河南”变得性感。今年上半年,起自河南的三家明星消费公司蜜雪冰城、泡泡玛特、胖东来,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消费龙头。

这种新变化在社交舆论场激起讨论:“河南,要逆袭了吗?”其实原因并不复杂。河南消费走红并非赶上某一个风口,而是因为消费本就是河南的底层逻辑。

以白酒而言,河南市场早就是公认的战略坐标。每年消费超过600亿,全国名酒重兵压境,品类兼容多元,还有活跃度满格的流通体系自我革新。

这些共同撑起白酒第一消费大省。河南酒市是行业的一面镜子,这里出现的酒业消费新趋势,往往成为全国酒企布局的战略锚点。又好比一块试金石,是否具有全国竞争力,先要看有没有在河南站稳脚跟。

当前,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,河南市场也在经历结构性变革。当地经销商透露,百元价格带跃升为动销主力,豫酒本土品牌努力突围,香型偏好日渐多元,线上消费与即时零售呈爆发增长。这些新变化勾勒着酒业未来发展的一些脉络。

近期,云酒头条深入这片满是变量的消费热土,试图拆解这个超级市场藏着怎样的独特韧性与进化力,以及它为何能成为新趋势的策源地。

样本

站在郑州街头,一眼望去能看见五六个烟酒店。中原大地上,终端售酒网点超过40万,其中烟酒店达20万家。著名的郑州百荣世贸商城,高峰期聚集超3000家烟酒类商户,日均出货量达数百万。

河南大商、金辉酒业创始人池金清,起家靠一个夫妻烟酒店。2007年,他用1.9万元在商城路开出第一家门店。最初几年,业绩一直徘徊在600万左右,甚至一度濒临倒闭。

2011年,池金清偶然接触到Costco仓储式管理模式,便将这种理念引入企业运营,推动金辉酒业转型为金辉名酒货仓。凭借储销一体、实价销售、优质服务,实现高速发展,这也是国内酒类流通行业首个仓储式服务平台。

2019年,池金清踏上“二次创业”之路,敏锐捕捉到新零售机遇,将金辉名酒货仓升级为金辉云酒货仓,从依赖传统门店销售转向线上线下结合的酒业新零售,当年便拿下10亿销售额。如今,金辉已是国内仓储酒水连锁的标杆。

距离郑州140公里的洛阳乐购商贸总经理周毅,也开启模式创新。2011年,她在涧西区开了一家名为“酒乐go”的专业酒品连锁体验店,完成传统酒商向酒类连锁的转型。

2023年,周毅在豫西开出超150家酒类连锁专营店,还打造了吸引年轻消费者的“元琅酒馆”。驱使她不断踏上新征程的是一个坚定的念头:“离消费者更近一些。”

年轻的河南小伙张旭辉拥有多年电商运营经验,2018年在郑州创立九牛电商,主攻线上销售白酒。为绕开电商竞争的红海,九牛通过投流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拓展经营,切入“私域运营”。

不满足于依靠代运营赚服务费,张旭辉便与酒厂一起孵化品牌盈利。后来,他携手茅台镇远明酒厂,创造“酱酒守门人”IP,通过在抖音投放广告获客、线上直播卖酒,联合名人对话,一下引爆市场,打造了一款销量突破10亿的现象级产品。九牛电商弯道超车,成为白酒私域电商的明星企业。

有人说,成功者不过是抓住了时代机遇。这话容易让人忽略他们身上的突破能力和创变精神。池金清、周毅、张旭辉骨子里都刻着“勤奋吃苦、敢于突破”的DNA,别人还在观望时,他们已撸起袖子蹚新路。

当然,归根结底,他们的成功得益于扎根在一片得天独厚的“白酒沃土”——河南,白酒第一消费大省。

白酒消费的“一号位”

从全国消费版图看,各省酒类市场规模在2023年迎来峰值。当年广东酒类市场规模达614亿元,首次突破600亿大关,但白酒销售仅340亿元。

真正的白酒消费重镇当属山东与河南。山东2022年白酒消费额首入“600亿俱乐部”。河南常年稳居首位,2021年白酒流通市场规模突破600亿,2023年攀升至668.19亿元。从2017年起,河南白酒市场消费量连续增长,7年累计增幅达80%左右,稳坐全国白酒消费“一号位”。

翻开河南“酒量地图”,白酒消费热度呈现“东西南北中”的区域差异。豫东(含周口等)和豫西(含洛阳等)消费容量较弱,不足100亿。豫北(含新乡等)和豫南(含信阳等)规模接近,在120亿-140亿区间。

最大的消费板块在豫中。郑州、平顶山、许昌、漯河所在的中原腹地,凭借较发达的经济和较大的人口规模,形成200亿消费高地,省会郑州消费规模达80亿-120亿。

去年以来,白酒行业整体承压。广东白酒销售额回落至298亿元,山东按流通口径计算降至550亿。河南受“量稳价减”冲击,同样有所缩水。

一名河南酒水大商透露,当前市场呈现“理性消费”,千元价格带需求收缩,客户消费层级下移;消费习惯从囤货转向按需购买,采购频次降低;中高端产品动销压力加大,百元价格带成为市场主流;“酱酒热”退潮后,开发产品去化难度加大。

不过,河南展现出超级消费体的韧性。知情人士透露其白酒流通规模仍维持在600亿水平,并持续吸引品牌布局。6月15日,太白酒业将全国化首站落子郑州,开启从陕西根据地向全国市场的跃迁。

云酒·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、北京华夏观峰品牌管理机构董事长杨永华告诉云酒头条,“庞大的消费体量是河南酒市最重要的优点,为各类品牌提供了生存空间。”

名酒“第二市场”与多元土壤

站在白酒消费维度观照山东与河南,它们颇具行业研究价值。同为人口大省、经济大省,饮酒文化底蕴深厚,白酒消费体量均在600亿级,但消费特征呈现差异。

论经济和人口,山东略占优势。比白酒消费,河南稍稍领先。与此同时,尽管同是大型的白酒消费场域,河南酒市的张力和参考价值更强。

作为饮酒大省,河南吸引全国名酒逐鹿。河南酒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书民表示:“没有一家名酒企业不在河南建立办事处或分公司。”

头部品牌的高渗透率,让河南成为名酒们的“第二市场”。调研显示,茅台酒与五粮液在河南、山东均稳居白酒消费榜单前两位,但河南领先于山东。

茅台酒在河南的消费规模达120亿元,在山东约100亿元。五粮液在河南销售规模介于50亿至100亿元区间,经销商反馈约85亿元。山东五粮液消费规模在50亿元以下。

河南酒市还是一块包容多元的土壤。高峰期聚集4000个品牌,形成“千方混战”局面。茅台、五粮液、剑南春、洋河、郎酒、汾酒、习酒、古井贡酒、泸州老窖、国台、珍酒、白云边、西凤酒、水井坊、舍得将河南列为核心市场,牛栏山、红星、江小白也占据重要份额。

不仅包容诸多品牌,也让多元香型试水。浓香长期主导河南,酱香热时这里成为酱酒消费高地,现在清香在河南升温。此外,原本集中在豫南的兼香,逐步向豫中地区渗透。

云酒·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、亮剑咨询机构董事长牛恩坤向云酒头条表示,多元化并存是河南酒市的重要特征,“你会发现什么产品在河南都能卖,什么样的香型在河南都能找到,什么样的品牌在河南都有机会”。

牛恩坤解释,这是因为河南市场是白酒行业的枢纽,更是一个“孵化中心”,很多模式在此测试和总结后,可到全国各地复制和推广。另外,河南物流体系发达,能轻松辐射全国。

豫酒军团的主场活力

河南市场的包容,一方面吸引全国品牌持续涌入,另一方面也为本土品牌保留了复兴生机。那些逆流而上的豫酒品牌,正重新回归消费者视野。

自上一轮行业调整以来,诸多酒类生产大省陷入产业低迷,而豫酒率先走过这段低迷期,成为一大亮点。

豫酒龙头仰韶2019年销售突破20亿,随后每年保持30%增长。2022年达32亿元,2023年破50亿元。如今的仰韶,市场布局以河南为中心,形成北到北京、南至海南,深耕山东、河北、陕西等10省的布局,全国化已有雏形。

2020年开始,杜康通过扩能提质、品牌曝光、省内外拓展,连续实现高速增长。近年来,杜康下沉到县域扩张,通过“贴身近打”获得明显增长。河南酒业人士透露,去年杜康以24.08亿的销售额稳居豫酒第二,创造企业最好成绩。

2025年,宝丰酒业进入“改革调整年”,迎来组织体系、战略规划、营销策划、品牌价值等全面革新。省内聚焦大本营和C端,又布局河北运营中心、珠三角国民宝丰事业部、宝丰华东营销中心,开启全国化新布局。

当年风靡一时的宋河正在回归。锅圈实业团队去年进驻后,开启宋河从厂区、产能、产品、渠道、市场、品牌的系统性焕新,以浓香定位、立足河南、文化赋能、老酒战略与品牌年轻化,书写老名酒的“新复兴”实践。

豫酒军团集体复苏,在行业再次唱响豫酒声音,也让行业重新审视豫酒主场特有的活力。

激烈竞争

包容是一把双刃剑,一方面孕育无限可能,另一方面意味着残酷竞争。牛恩坤提到,河南市场包容性强,涌入品牌众多,导致竞争激烈且生存门槛高,“有些营销手段在河南市场基本半个月就失效了”。

为什么会如此?杨永华认为,一方面河南是消费型市场;另一方面郑州作为全国交通枢纽,以商贸基地的形式,把河南演变为流通型市场,众多品牌将其视作产品集散地。

杨永华表示,“这两点使得白酒品牌在河南易于立足。然而后面是严峻考验:要在河南市场深耕,需耐心做长期培育,赢得消费者复购,否则容易被淘汰。”

置身内卷、高压的竞争环境,河南酒商为保障稳定盈利和长期发展,必须一次次寻找自我革新,通过新趋势和新定位发力,在红海中杀出重围。

以繁荣的河南酒类连锁为例,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布的《中国酒类连锁品牌分布图(2024年版)》显示,河南拥有38个连锁品牌,位居全国第一,是酒类连锁发展的风向标。

这一结果是河南酒商“逆泳”出来的。

2010年,首家河南本土直营连锁机构“酒便利”成立。此后,豫副酒源、金辉云酒货仓、日月酒窖、酒乐go、中玖商联、河南的桥西酒藏储、酒客来、酒运达、惠家华龙等品牌纷纷入局。

走到今天,有的继续深耕,有的陷入“至暗时刻”,有的已销声匿迹。回头看留下的成功者,不是幸存,而是善于主动求变,通过资源聚合、创新迭代、抱团取暖等方式突围。

2018年,日月酒窖成立,主打“定制酒专家”。一开始就通过重塑上下合作关系吸引合伙人参与,建立《股东公约》机制,成为受门店欢迎的平台。此后,又发展出事业合伙人模式。在两种模式推动下,日月酒窖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出150家连锁门店,服务各类门户12万人。

2023年,河南10多家连锁企业共同成立平台公司——中玖商联。中玖商联创始合伙人朱冰雪表示,平台已集结18地市的13家区域头部企业,直营直管门店超过1200家。一年半时间里,中玖商联平台内部总交易额达1亿多元。

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着酒商进化,也催化营销模式迭代。正因如此,这片土地成为白酒行业营销创新的试验田,从渠道模式破局到路径探索先锋,河南酒商总快人一步蹚活路。

生生不息的消费生态

2025年,河南出现三个新消费大玩家:风靡全球的Labubu所属品牌泡泡玛特;以“雪王”形象引发二级市场追捧的蜜雪冰城;被誉为全国零售业标杆甚至被“神话”的胖东来。

另外,白象、卫龙、锅圈食汇、巴奴火锅等出圈的“新消费象群”,让顶着传统农业大省标签的河南成为“新消费之都”,站在时代浪尖,书写性感故事。

其实,河南市场消费的存在感一直很强,尤其善于孕育消费新业态,酒业也是如此。

除九牛电商外,河南正合科技也是近年脱颖而出的酒水电商。它独立运营的“贵常春”白酒,短短一年从“白牌”蜕变为“品牌”,平台订单量和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,获得“抖音电商酒水行业新势力品牌”称号。这也让正合科技从“名酒带货”转型到“自主运营品牌”赛道。

河南酒市的消费活力,一是来自地域优势。河南是人口大省,也是地理枢纽中心,在竞争极致化环境活下来的品牌,得到市场充分验证,常具备强大竞争力。

正如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卫哲所说,“做国民品牌,得中原得天下,如果你能服务好‘山河四省’的消费者,你就一定能够服务好其他绝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。”

二是离不开豫商精神。在农业大省出生的豫商多为草根出身,具有务实进取的一面。河南著名作家李佩甫总结平原人的特点:“吃苦耐劳、败中求生、小中求活、生生不息。”

这种“接地气”的气质,让豫商不安于现状,又容易敏锐把握机会,甚至“对商业趋势有超前的敏感”。

这两点或是河南消费保持活力的底层逻辑。因此,即便河南酒市规模有所起伏,却始终保持整体向上的生命力,筑造出最大的白酒消费场。

基于这种“进化”观点,不妨设想:泡泡玛特“走向全球”的成功模式已出现,作为同样起自河南的豫酒,是否会循着成功路线,创新出一条国际化新路径?

在头部白酒加速出海热潮下,豫酒龙头仰韶已抢先布局15个国家,今年还以海南自贸港为突破口,链接东南亚市场。也许,酒业的“泡泡玛特”距离我们并不远。

声明:白酒界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may@126.com
酒柜网
广告位招租
广告位招租